
電商商標品牌維權難?學好這五招再去試試
來源:IPRdaily 發(fā)布時間:2016-08-09 06:33:00 瀏覽:5360
原標題:電商對品牌保護的挑戰(zhàn)
除了商品包裝和商品本身突出他人商標,電商中品牌侵權更多表現(xiàn)于商品標題使用他人商標、商品圖片突出他人商標和商品描述突出他人商標等。
品牌的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,狹義的品牌就是商標;廣義的品牌指商標、商譽、字號等能為企業(yè)帶來無形資產的統(tǒng)稱。而本文所談到的品牌主要指狹義的品牌。商標是企業(yè)的無形財產,代表企業(yè)的形象,凝結著企業(yè)的信譽。商標被假冒、仿冒,企業(yè)就會遭到重大經濟損失,企業(yè)形象和信譽也會受損,保護商標就是保護企業(yè)的財產、形象和信譽。
電商品牌侵權的表現(xiàn)。除了商品包裝和商品本身突出他人商標,電商中品牌侵權更多表現(xiàn)于商品標題使用他人商標、商品圖片突出他人商標和商品描述突出他人商標等。網購商品時,一般先在電商平臺通過關鍵詞搜索,點擊有購買意向的搜索結果并查看,通過查看商品標題、商品圖片、商品描述等來選擇購買的商品。這個過程中,擅自突出使用他人商標都涉嫌商標侵權。
與傳統(tǒng)領域品牌維權相比,電商品牌維權具有如下特點:一是調查困難。與實體店調查不同,電商調查一般通過網頁上的商品描述來核實商品,而網頁描述與商品不符的情形時有發(fā)生。識別銷售商品的真假往往要用手摸、用眼細看、甚至用儀器鑒別,單純通過網頁描述難以識別真假。
二是侵權主體不確定。與實體店不一樣,網店是虛擬的。實體店都有固定的門面,也進行了工商登記,主體明確。網店作為一個新生事物,相關法制不健全。網店的開立、管理等尚不規(guī)范。買賣電商店鋪、騙取他人信息開店等現(xiàn)象,導致了網店登記人和實際經營人不一致。一個網店,網店昵稱、網店招牌、掌柜名、開票人和網店登記人都可能不一致。這些情況都導致侵權主體不確定。
三是公證程序繁瑣。傳統(tǒng)領域的商標維權,公證過程簡單。電商領域的商標維權,公證過程包括兩個階段:網上下單和收貨,較復雜。
電商品牌維權手段。主要有如下五種手段:

根據上述維權手段的不同特點,電商品牌維權建議以民事訴訟為主,向平臺投訴、行政投訴、刑事舉報為輔。民事訴訟、行政投訴和刑事舉報都會涉及管轄的問題。對于民事訴訟,選擇不同的管轄地法院,其法院支持力度、維權成本等均不同。通過將電商平臺作為共同被告之一,可以把案件集中到電商平臺所在地法院審理,從而提高案件處理效率。對于行政投訴,可以向網店登記人住所地或者實際經營地工商部門投訴。對于刑事舉報,一般向網店實際經營地、倉庫所在地公安部門舉報。
淘寶網品牌維權。目前主要電商平臺包括阿里系(包括淘寶、天貓、阿里巴巴、蘇寧易購)、京東系(包括京東、1號店)、飛牛網、唯品會、國美在線、亞馬遜、當當、聚美優(yōu)品等。之前國家工商總局對網購網站抽檢結果顯示,淘寶網假貨率較高。因此,淘寶網成為電商品牌方重點關注平臺。淘寶網店的登記主體大部分是個人,少部分是公司。登記主體是個人的,其身份證號、住址不易獲得。登記主體是公司的,不少是空殼公司。這些登記主體大多沒有實體店,后續(xù)維權可能找不到人、拿不到賠償。
正是淘寶網的上述特點,很多品牌方不愿意選擇民事訴訟的維權手段。一些品牌方會向淘寶網投訴,督促下撤侵權商品。結果,下撤了一批侵權商品,但是又上架了一批新的侵權商品。網店和品牌方玩起了捉迷藏,實際上并沒有停止銷售。有沒有效的應對方法呢?
根據筆者了解,七匹狼和完美公司通過民事訴訟的方式,徹底清理了淘寶網上的侵權商品。首先,七匹狼和完美公司將網店售假予以公證,并要求淘寶披露網店經營者。然后,將網店經營者和淘寶共同訴至法院。按照淘寶規(guī)則,如果網店售假被訴,淘寶不僅會下架網店的侵權商品,一定情形下還會關閉網店并嚴禁被關網店換“馬甲”重新開店。這樣,涉案售假店鋪就被徹底清除了。現(xiàn)在,在淘寶上搜索七匹狼和完美,搜索結果基本是正品,侵權商品很少。民事訴訟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淘寶網品牌維權手段。
面對電商品牌侵權,消極應對只會讓侵權越發(fā)嚴重。采取正確的維權策略并積極應對才能有效打擊侵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