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上海:【品牌故事】分秒記錄 濃縮在小表盤中的時代手表
來源:尚標知識產權 發(fā)布時間:2016-12-21 08:54:00 瀏覽:3388
新中國成立后,周恩來總理一次訪問非洲,特意向幾內亞總統(tǒng)展現了自己佩戴的一塊手表。直至去世,這塊手表才被從遺體上取下,由中國人民革命歷史博物館收藏。這塊周總理情有獨鐘的手表上赫然標注著“上海”。
尚標商標轉讓網
而在上個世紀70-80年代,上海流行一個順口溜,結婚要有“三轉一響一滴答”,其中這一滴答便是手表,且必須是“上海”牌才有面子。計劃經濟時代,還要憑票購買。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海明記得當年,甚至連上海手表廠里的工人想買,都要經過班組搖票。據1995年統(tǒng)計,中國4個人所佩戴的手表中就有一個“上海” 牌。
聲名遠播,“上海” 牌手表與很多普通中國人的命運生活相關。“上海” 牌手表的光榮史更濃縮了一個時代和行業(yè)的變遷。
100多年前,在上海各大商店櫥窗內,表絕對是個稀罕物。但這些滴答作響的表,幾乎全部來自瑞士、德國、英國等,沒有一個來自中國……這確實是一件令人尷尬的事。
上個世紀初葉,我國自己制造的第一只鬧鐘在山東煙臺誕生??烧l也沒不會想到,從第一只鬧鐘到我國第一只手表,竟還有50多年之遙遠。
造中國真正意義上的手表,還是源起1954年。時任國家經委主任的李富春在上海視察時提出:我國有6億人民這樣的大市場,手表工業(yè)大有作為,希望能生產我國自己制造的手表。次年4月,上海鐘表行業(yè)四名師傅聯名給上海市委寫信,希望能夠制造中國自己的細馬手表。不久,市委公開復信表示支持。
3個月后,上海市第二輕工業(yè)局與上海鐘表同業(yè)公會抽調中國鐘廠等多家單位和手工業(yè)者共58人,組成手表試制小組。第一批試制的是仿瑞士“賽爾卡”長三針(17鉆)細馬手表,150只零件由各參試單位和人員分頭制造。
原料竟是口琴的音簧銅片、陽傘的鋼絲骨、縫衣針等;師傅們的工具則是幾臺造鐘、修表的舊機器和幾把銼刀。就是在這樣一個七拼八湊簡陋至極的條件下,鐘表匠們憑借銼刀銼、手工磨,完成每一個零件的制作。同時,能工巧匠們自己設計銑床,自制銑刀,兩個月反復摸索,才最終制成一只只完整的零件。今天看來,當年條件艱苦、物資匱乏,“細馬”手表的成功誕生確實來之不易。
尚標商標轉讓網
1955年9月26日—30日,18只長三針17鉆“細馬”手表如期完工,打上了“東方紅”、“和平”的時代烙印,毋庸置疑成為中國手表工業(yè)史上的一個里程碑。倪海明介紹,上世紀90年,當年的“上海”牌手表已價值不菲,其中一塊被拍出了11.4萬元的高價。
1956年5月,試制隊伍擴大到150多人,采用簡陋設備試制出第二批手表100只。1957年4月,試制小組抽調原搞火車頭設計工程師奚國楨、原制造醫(yī)療針頭技術人員童勤奮等參照《蘇聯工藝學》教科書,結合試制實踐,歷時4個多月,畫出了150多張零件圖紙,訂出1070道工序的生產加工工藝,成為我國自己制訂的第一套手表生產的工藝文件。同年,我國第一家手表廠—地方國營上海手表廠也正式建成。
當年,“上海”牌手表被公認為潮品。1958年,第三百貨公司銷售首批“上海”牌A581型手表,意味著國產手表規(guī)?;a時代的來臨。百貨商店一開門就被搶購一空。雖然備貨備了不少,但很多顧客還是空手而歸,而預售登記的顧客多達1000多人。1958年7月1日《新民晚報》曾對這件事做過報道。
很多人記憶中,手表上帶有濃郁海派特色的上海大廈造型商標和“上海”手寫體字樣多年來難以磨滅。殊不知“上海”二字也是頗有來歷。58年設計的商標,創(chuàng)意來自當時上海的地標性建筑上海大廈,一直用到上世紀60年代中期。1966年后,上海手表廠設計人員從毛澤東的手跡中選取了一個“上”字和一個“海”字,組成“毛體”商標,這個LOGO一直沿用至今,這也成為了“上海”牌手表獨具的品牌優(yōu)勢。
“到90年代中期總產量1.2億只,上繳稅利共52億元,可以建設78個廠。”倪海明說,上個世紀80年代,是上海手表廠最輝煌的年代。上海鉆石、海達、寶石手表廠三家的產銷量加一起都抵不上上海手表廠,高峰時期員工多達6000多人,是全國手表行業(yè)的老大哥。而明年正是“上海”牌手表誕生60周年,這是國內最老的一個手表品牌之一。
1968年,上海手表廠第一次突破年產手表100萬只大關,1970年又提高到228萬只。從此,我國手表消費開始擺脫完全依賴進口。倪海明親眼見證了“上海”牌手表發(fā)展的過程。“歷史誰都不會忘記,行業(yè)的許多經濟指標是我們創(chuàng)造的,上海手表廠創(chuàng)造了十個歷史第一。”
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后,海外石英電子表大量涌入,中國很多機械表都被日本產品替代,企業(yè)“削機轉電”。因很多器件都是來自日本,中國品質、成本還是跟不上日本,國內的手表廠到了生存最極限。
上海手表廠也沒能逃出市場經濟下的沖擊。最困難的時候,120元的全鋼手表賤賣到十幾元也無人問津 。輝煌時年產700萬只,困難時期70-80萬只,員工每人每月只發(fā)生活費300元。歷史債務大,入不敷出。
老企業(yè)負擔重,近3000—4000的員工,真正在職的2000人要養(yǎng)5000人。上世紀80年代,全國一窩蜂建設了很多家手表廠。倪海明認為“全國38家手表企業(yè),最大問題就是供大于求且沒個性、同質化。”
“變則通”!2000年,上海手表廠經過股份改制,更名為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。用壯士斷腕的勇氣,將有效資產剝離出來,保留原有技術人員和品牌,改變經營思路,以多功能機械表為突破口,為世界中低檔機械表制造機芯。第一年每月3萬只機芯給上海表業(yè)帶來將近3000萬元收入,第二年利潤一下子飆升到1800萬元。生死攸關時,倪海明的一個決定令公司當年便扭虧為盈。
今天,上海表業(yè)有限公司每年生產100萬個機芯,產品70%銷往歐美市場,市場總銷售額多年居國內手表機芯制造行業(yè)前三名位置,穩(wěn)坐上海首席,人均創(chuàng)利始終保持國內行業(yè)前茅。其高端產品“上海”牌陀飛輪手表和計時碼表,更是將精密加工工藝和文化相融。2010年,“上海”牌手表榮獲國家商務部認定的“中華老字號”稱號。
“創(chuàng)新是企業(yè)的靈魂”。“上海”牌手表運用先搭生存平臺,利用短平快項目,積累長線產品的戰(zhàn)略,今日再度崛起。而它也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計時工具,更多的是一種品味和生活態(tài)度,一種民族工業(yè)的記憶和榮耀。
“品牌不是做產品,欲速則不達。手表可以做百年、千年,它是個傳統(tǒng)的行業(yè),但不會是夕陽行業(yè)。”倪海明說,“明年是‘上海’牌誕生60周年的日子,‘上海’牌手表將本著‘傳承經典,創(chuàng)造時尚’的理念,充分發(fā)揮機械機芯制造及品牌文化的優(yōu)勢,創(chuàng)造更多的個性化產品,來滿足市場的需求。”
60周年將是“上海”牌手表重鑄輝煌的一個新的起點。這個民族品牌經過市場經濟的洗禮后,一定會在新的歷史條件下,實現她的新的騰飛。
尚標商標轉讓網
文章標簽: 品牌
-
43類
大粥門
查看詳情 -
20類
寶瑞鳥 PEREOVO
查看詳情 -
16類
柔月
查看詳情 -
33類
醉無忌
查看詳情